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重庆三峡大坝一日游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重庆三峡大坝一日游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去三峡大坝自驾旅游怎么便宜啊?
游客开车通过高速可直达三角地游客接待中心,位置于进入三峡此接待中心在道路左侧,范围面积不大的办理地点。
如果已提前网上预订了换车车票,游客把手机收到的短信给工作人员看一下即可。
游客开车往里大概30公里到达游客换乘中心停车,下车步行至中心。
三峡大坝自驾游需不需要办理通行证?
在通往三峡专用高速上有专门办理通行证的窗口,你要带上本人***,车辆行驶证就可以!如果不是自驾游,没有必要办理通行证,宜昌市的夷陵广场每天早上都有定时发往三峡大坝的旅游巴士,直接上车就行!或者就在美团上报团,宜昌是个旅游城市,跟旅游相关的配套服务非常便利!
三峡大坝落差110米,下游的鱼怎样游上去呢?难道一直两地分居?
鱼类的洄游是江河流域鱼类的特性,不光我国存在,世界各地的鱼类都有大规模洄游的特性,而人类的水坝是鱼洄游的克星,世界各地在兴建人工水利工程中都会受到环保人士的强烈反对,和题主说的一样,兴建水利工程后,大坝上下的鱼们只能两地分居了。这是人类活动对千万年来形成的流域生态系统的一种破坏。
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东西跨越4000余公里,长江纵贯南北,长江流域内的生态***十分丰富,其中鱼类***品种也十分多样化,最著名四大鱼,长江四鱼指银鱼,刀鱼,鮰鱼,鲥鱼。而整个长江水系,包括各附属湖泊,共分布有鱼类350种,其中有上百种洄游性鱼类,如降河洄游的鳗鲡、松江鲈,溯河洄游的中华鲟、鲥鱼等,与其他鱼鲤、鲫、青鱼、草鱼、鲢、鳙、鲂、 鳊、鲴、铜鱼等类形成完善的鱼类***生态体系,长江的经济鱼类***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的。
鱼的洄游分季节性洄游、觅食性洄游和产卵繁殖性洄游三大类。在长江流域这些种类的洄游都普遍存在,所以如何让三峡大坝尽量减少对鱼类洄游的影响,是在大坝建设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必须建设必要的***设施来帮助鱼洄游能够继续。
首先,在大坝一侧建设“鱼梯”,洄游的鱼可通过鱼梯逆流而上,“鱼梯”中间设置洄游池,让洄游的鱼在洄游中间休息,蓄力。三峡大坝里外水面落差高达110米,很多鱼类还是很难翻越这么大的落差的。
其次,为保护鱼的种类不至灭绝,大坝的建设者修建了长江鱼类生态保护园区,建立珍稀濒危物种的驯养救护中心。
第三,通过人工驯养,上游放流的方式帮助洄游困难的鱼类继续繁衍生息,大坝也可定时通过人造洪峰等措施保护长江鱼类生态的多样性。
这个问题非常不幸的告诉题主,下游的鱼靠自己真的游不上去了,大坝对鱼类生存环境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阻隔鱼类的洄游通道,造成鱼类种群破碎,也就是题主所说的,造成种群分居两地。
这种状况在葛洲坝建设完成之后就出现了,葛洲坝建坝前,宜昌江段的主要种类有20种之多,包括鳊、圆口铜鱼,铜鱼、青鱼、草鱼、鲢、鳙、长吻魏、鲤鱼、鲇、赤眼鳟、鲢、鳜和鲴类等,鱼类的优势种比较分散,主要种类的重量百分比组成分布比较均衡。下图为葛洲坝水利枢纽。
葛洲坝建坝后至三峡工程蓄水前,圆口铜鱼,铜鱼、黄颡鱼、吻绚、长吻能和鲇等生活在底层鱼类以及草鱼在鱼类中的比例上升,而鳊、鳙、鲢、鳜和鲐类等的数量下降,鱼类组成表现为优势种类较集中。
三峡工程蓄水后 ,圆口铜鱼,铜鱼比例几乎占总鱼类的一半 ,鲤的比例上升明显,而四大家鱼 、长吻鲍和吻绚等比例下降较多。下图的三峡大坝五级船闸并不能帮助鱼类通过大坝。
由于大坝阻隔,有些洄游鱼类如圆口铜鱼,铜鱼等因洄游路线被截断,滞留于大坝的下游江段,使得其种群密度相对增加,从而在鱼类总量中的比例上升。部分江湖洄游鱼类(鲢鱼,青鱼等)的产卵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上游,大坝的阻隔使产卵场范围缩小甚多,种群***量及在鱼类总量中的比例大幅减小。
那么怎么应对这应对这一局面呢,一个是人工繁殖,然后进行放流。例如下图中,2018年中华鲟放流活动,目前这一活动已累计放流了500万尾。
另外是根据四家繁育特性,每年5月-6月,三峡大坝进行生态调节,人工制造洪峰,***四大家鱼生育,目前这一措施已取得明显的效果。
高落差大坝的鱼类很难靠自己的能力迴游了,这是现实,渔业***也因此受到巨大影响,于是工程师设计师开发设计了各种渔道渔梯。
用来从下游搬运鱼到上游。
水力鱼梯是水车的一种变型设计,可以利用下泄水流水力,把下游水体连水带鱼翻到上游。
水坝上游的鱼能流向下游,但下游的鱼是无法游到上游的,三峡大坝正常蓄水位为海拔175米,而坝下水位为62米,上下落差达113米,要想通过需要翻越40层楼房的高度。即使三峡的双线五级船闸,水位落差也太大,下游的鱼很难通过,何况船闸关上后滴水不漏。
世界各地的许多河流流域,水坝的建设越来越被视为对水生生物多样性的最大威胁,特别是对洄游鱼类,水坝可导致内陆和海洋生态生产链之间的连通性丧失。在南美洲和亚洲都发现河豚的生存受到水坝的严重威胁,水坝形成了无法逾越的屏障。
长江流域是淡水鱼类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有361种鱼类分别属于29个科的131个属,占我国淡水鱼类的36%,其中177种是特有鱼类,25种已经处于濒危状态。1981年葛洲坝的建设就导致了三个特有的古老鱼类种群数目急剧下滑——中华鲟,长江鲟和白鲟。每年9月到11月,中华鲟最初是由海水中迁移到长江上游***江的繁殖基地,洄游3000多公里。然而,葛洲坝的建设完全阻止了它们迁移抵达长江上游产卵,虽然在坝下形成了一个新的产卵点,但繁殖地从600公里缩小到只有7公里,目前野生中华鲟的产卵地仍限制在在长江下游,见下图。
三峡大坝继续减少大坝下游41%的水量,进一步破坏其繁殖地。自2003年5月三峡水库蓄水以来,由于水温变化,中华鲟的繁殖时间逐渐被推迟。在水库水位达到135米后,繁殖周期被推迟了一周;当水位上升到156米时,推迟15天;到175米水位后,中华鲟的繁殖期推迟了一个月左右。据观察,现在野生中华鲟在11月的最后十天里繁殖,比往年10月底的繁殖期晚了一个月左右。这可能会进一步减少已经很稀有的中华鲟的数量,由于幼鱼没有足够的时间成长为成鱼,当游回大海时,存活率可能会降低。
为了减少水坝建设对洄游鱼类的影响,现在部分水坝开始设置洄游鱼类可通过的鱼梯,如上图,但一直被诟病鱼梯的通行效率低。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重庆三峡大坝一日游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重庆三峡大坝一日游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