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为啥不收复蒙古国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中国为啥不收复蒙古国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元朝为什么不打西域?
蒙古分了好几个汗国,元朝只是其中一部分
蒙古帝国有五个部分组成,长子系建立的金帐汗国、二子系建立的察合台汗国、三子系建立的窝阔台汗国、四子系中旭列兀建立的伊尔汗国和忽必烈建立的元
在蒙哥时代及之前四大汗国对于中央的旨令令行禁止,而蒙哥死后北方的蒙古贵族拥立阿里不哥为大汗,忽必烈则靠着在南方拥护他的部分蒙古贵族和***官僚称汗,最后忽必烈虽然胜出夺位战争,但是其他四大汗国并不承认他的地位,中央彻底丧失了对蒙古其他四汗国的控制
蒙古国***丰富,人口还少,为何至今穷困潦倒?
从世界地图上看,蒙古国地处亚洲高原,北部地区有冻土层,完全属于内陆国家,远离海岸线,也无可以通航大型船只到海洋的江河,更被中国和俄罗斯夹在中间,成为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战略缓冲地带。
从气候方面来讲,蒙古国大部分地区为大陆性温带草原气候,季节变化非常明显,冬季比较漫长,大风暴雪那是常事;夏季比较短,昼夜温差不小;春天、秋天这两个季节短暂。
每年之中,大部份时间被大陆高气压笼罩,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蒙古高气压中心,所以成为亚洲季风气候区冬季“寒潮”的源地之一。在6月-9月,其天气才是暖和的。降水很少,年平均降水量在120-250毫米之间,主要集中在7-8月;西北部地区属温带针叶林气候,许多高峰终年积雪。
处在这样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蒙古国,其想要大力发展经济谈何容易呢?加上蒙古国人口较少,以及科技、教育、制度等等条件比较差,所以其根本就没有办法短时间内把经济发展起来。
虽然蒙古国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不佳,但是其地质结构复杂,从北至南大体为高山草地、原始森林草原、草原和戈壁荒漠等6大植被带,因此其自然***比较丰富,已发现和确定拥有80多种矿产,主要蕴含铁、铜、钼、煤、锌、金、铅、钨、石油、油页岩等优质***。
其中,铜矿储量20多亿吨,黄金储量达3400吨,煤矿储量达3000亿吨,石油储量达80亿桶,铁矿储量为20亿吨,萤石矿床储量2800万吨,磷矿储量2亿吨,钼矿储量24万吨,锌矿储量6万吨,银矿储量7000吨等等。
然而,蒙古国人口很少,如果按人均分配这些自然***,并换成金钱财富的话,那么个人资产是非常之高的。不过,可惜这些自然***并没有得到科学开***、有效利用,全部开发开***出来,因此他们的手里是没有多少钱的。
这样说来,蒙古国的人民的确比较贫困潦倒。但不管蒙古国的经济再怎么落后,一样有家产财富比较丰厚的一部份人。何况,再富有的国家,也是会有贫困潦倒的穷人的。
蒙古国***丰富,人口还少,为何至今穷困潦倒?其实原因很简单
的确,外蒙古自然***更丰厚一些。有人说外蒙古环境恶劣,此言差异,外蒙古只要接近内蒙古一侧环境较差,而接近俄罗斯一侧则环境优美并有大片原始森林。外蒙古的矿产***储量也比内蒙古大。
但是蒙古也有自己的缺点
蒙古国人口是260万人口,这里将近一半人口都在首都乌兰巴托。蒙古是疆土大人口少,没有轻工业,所以开展比较缓慢,再者蒙古地理位置不好,被中俄夹击缺少发展的空间。现在的局势来看和内蒙古无法比对的。
谢谢大家的阅读
根据世界经济信息网公布的数据,2017年蒙古国GDP总量是734.3亿元,而内蒙古自治区的GDP是16103.2亿元,是蒙古国的22倍。一个外蒙和一个内蒙为何相差这么大呢?
第一,蒙古国所在的地区,在近代还是属于中国的领土,被称为外蒙古。在上个世纪初,随着领土的不断扩张,沙俄对大清领土进行蚕食,外蒙古就在沙俄的支持下宣布独立。到了中国的北洋***时期,中国曾派兵收复外蒙古地区,使其重新回到中国版图。但是,国民***在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以后,外蒙古通过公投正式独立。
第二, 蒙古国独立以后,长期受苏联的护佑,并按照苏联的指导发展***经济,形成了以农牧业和***矿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在对外关系上,蒙古国按照苏联的指导,对华***取敌对态度。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衣钵,但是自身实力受到大幅削弱,因此放松了对蒙古的控制。 苏联的解体也不免带来自身实力的下滑,尚且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衣钵,但经济已经沦落至三四线国家的水平,那还顾及得了蒙古国。
第三,不好的地理位置,众所周知,蒙古国是典型的内陆国家,没有出海口,所以对外贸易不被看好。缺少来自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投资,基础设施落后,营商环境差,而且对外开放程度也没有很大,吸引力不足。且丰富的自然***也因技术条件落后而没能真正为当地带来经济优势,且仍以传统的放牧为主要产业。
第四,由于历史原因,蒙古族是北方主要的少数游牧民族,长期以来跟中原的农耕文明存在文明冲突,彼此征伐不断。宋元明清时期,中原与蒙古国关系绝大多数时间都不太友好。且加上外蒙古的分裂,是中国人难免会对蒙古国带有些许敌意。也没有依赖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为自己提速。
第五,蒙古国人口只有300万,且在清朝时信奉喇嘛教,家中只能留有一人传宗接代,其他男丁全都出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人口的锐减。
第六,蒙古国的纬度位置较高,气候较寒冷,冬季还有强劲的西伯利亚冷空气形成亚洲高压,自然环境较为恶劣。且在蒙古国旅游还不如在内蒙,可能服务更加好。
综上,蒙古虽然背靠中国这棵大树,但是蒙古由于其自身的政治原因,难以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列车,而又不能引来第三方投资者,只能继续贫穷下去。
今天挖掘***的机械水平,一台机器顶你一万人,能以非常高效的生产提供***,***产出是严重过剩的,卖不出去,当然就不值钱。在这种情况下,***产业就是投资风险极高的产业,穷国都承担不了这样的风险,有***你也没能力投资开发,你空有***有什么用。
脸面比领土重要?为何明成祖朱棣宁可外出撒钱也不收复漠北地区?
你告诉我怎么收?收的标准是什么?明成祖绝对是一个雄才伟略的帝王 他的文治武功不输唐太宗 历代中原王朝对游牧民族的统治大都限于名义上 因为那样的统治代价太大了。
首先不叫收复,明朝是将元朝向北赶,不是先前就有过漠北领土。明朝不是不想扩张,而是时时刻刻都想,明朝的整个前期中期,几乎都在与北元、鞑靼/瓦剌征战。挣了个你死我活,最终谁也不能战胜谁,全被后金吞掉了。
因元朝称号与汗位,一直延续到了明末的鞑靼察哈尔部林丹汗时期,所以可以使用元明战争作为称呼,以下列出明成祖之后的明元战争列表。
胪朐河之战(1409年)。明朝与北元之间
明成祖第一次亲征漠北之战(1410年)
明成祖第二次亲征漠北之战(1414年)
明成祖第三次亲征漠北之战(1422年)
明成祖第四次亲征漠北之战(1423年)
明成祖第五次亲征漠北之战(1424年)
谢邀。
与本题类似的问题最近经常出现。朱棣之所以没有能够出兵收复漠北,最重要的是因为自己的能力真的不够,不足以彻底消灭蒙古。***使朱棣真的能收复漠北,既有了面子,又获得了领土,何乐而不为?
朱棣也想这么干,领土和面子兼得。所以,这也是他五次北征蒙古的一个重要原因。奈何,自己的能力实在有限,领土没捞着,只捞到了虚无的"面子",不过这个面子,更像是"打肿脸充胖子"。
朱棣一共北伐过五次,其中除了第二次是针对瓦剌的马哈木之外,其余几次都是针对鞑靼的阿鲁台。真正取得实际效果的,只有第一次和第二次,其他几次都是无功而返。不仅如此,由于连年的征战,导致明朝内部的矛盾激化。在第五次北征中,户部尚书已经向朱棣说明了国库已经空虚,但朱棣非但不听,反而囚禁了户部尚书。
内部矛盾激化,还体现在农民起义上。山东河北一代的农民起义,与朱棣连年的穷兵黩武不无关系。
最重要的是,朱棣的北征,耗尽了明朝的军力,使得明朝过早陷入到被动的防御。第五次北征后,长城以北的所有卫所被撤除,明朝彻底龟缩到长城以南。明朝虽然烧毁了靠南一边点了草场,但退到环境更为恶劣的北方的蒙古军队,战斗力更加凶残,这是明朝没有彻底肃清蒙古的危害。
朱棣虽然无力收复漠北,但他的五次北征,在史书上可谓是被给足了面子,加上他派郑和下西洋,这一系列大的举动,都为朱棣带来了不少"荣誉",以至于如今网络上有人将朱棣奉为"千古一帝""世界性大帝"。
然而,当真正了解了朱棣一系列举动背后的原因和结果后,方知此人是庸才
成祖皇帝朱棣是一个有雄雄心壮志的皇帝。
他的追求帝王标准远非唐宗宋祖,他想要超越的是铁木真。
撒钱下西洋,并非不想收复漠北地区,下西洋也是大国立国的一种形式,向外传播中华的礼仪制度和农业生产,帮助海外地区从走出愚昧,这是一种大国责任的体现。
对于漠北的蒙古势力,他一直深以为患,也一直在用战争来平定漠北地区,五次亲征漠北,最后死在了班师回朝的途中。
对于中原王朝而言,控制人烟稀少且不适农业耕种的草原和戈壁是一件上千年也没解决的问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为啥不收复蒙古国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为啥不收复蒙古国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